背部中间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的腰肌劳损(长期不良姿势、年龄、特殊生理时期致腰部肌肉紧张劳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变、反复外力、外伤史、孕期因素致髓核突出刺激神经)、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及环境因素致下背部等疼痛且有夜间痛、晨僵);脊柱病变相关的脊柱骨折(外伤或骨质疏松致骨折)、脊柱肿瘤(原发或转移致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全身症状);内脏疾病牵涉痛相关的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结石致牵涉痛,女性易患肾盂肾炎)、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致牵涉痛,胆囊炎有右上腹等症状,胆结石进食油腻后诱发);其他原因的姿势不良(长期不良姿势致肌肉脊柱力学异常)、受凉(寒冷刺激致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畅)。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腰肌劳损
成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或弯腰工作等,会使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腰肌劳损,引发背部中间疼痛。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由于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肌肉疲劳积累,就可能出现背部中间疼痛。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下降,也更容易发生腰肌劳损。对于女性而言,怀孕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负担加重,增加腰肌劳损的发生风险。
表现:疼痛多为酸痛或胀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因: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此外,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如弯腰、扭转等,会使椎间盘受到损伤,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背部中间疼痛。年轻人如果有腰部外伤史,也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孕期女性,由于体重增加、激素变化等因素,腰椎负担加重,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几率。
表现:除背部中间疼痛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3.强直性脊柱炎
成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感染等。该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早期可出现下背部或臀部酸痛、僵硬,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累及背部中间区域,且有夜间痛、晨僵等特点,即早晨起床后腰部僵硬感明显,活动后可缓解。
表现:背部疼痛逐渐加重,可伴有脊柱活动受限等表现。
二、脊柱病变相关原因
1.脊柱骨折
成因:外伤是常见原因,如高处坠落、车祸等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导致脊柱骨折,引起背部中间疼痛。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伤也可能导致脊柱骨折,如跌倒等。
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背部中间疼痛剧烈,伴有活动受限等表现。
2.脊柱肿瘤
成因: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转移性脊柱肿瘤多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脊柱。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肿瘤相关因素会影响发病情况。
表现:背部中间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相关原因
1.肾脏疾病
成因: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炎症,肾结石则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物质结晶形成结石,刺激肾脏组织。对于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肾盂肾炎导致背部中间牵涉痛。
表现:除背部中间疼痛外,肾盂肾炎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结石可伴有血尿等表现。
2.胆囊疾病
成因: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可能引起背部中间牵涉痛。胆囊的神经传导与背部中间的神经有一定关联,当胆囊发生病变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中间区域。
表现:胆囊炎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胆结石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疼痛并放射至背部中间。
四、其他原因
1.姿势不良
成因:长期弯腰驼背、坐姿不正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肌肉、脊柱等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力学状态,导致背部中间疼痛。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的人群,容易出现含胸驼背的姿势,进而引发背部中间疼痛。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为姿势不良而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长期从事需要特定姿势工作的人群。
表现:疼痛多为轻度酸痛,改变姿势后可有所缓解。
2.受凉
成因:背部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背部中间疼痛。寒冷天气中穿着过少、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等都可能导致背部受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受凉出现背部中间疼痛,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
表现:疼痛可呈阵发性,热敷后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