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前滑囊炎是髌骨前方滑囊的炎症,病因有创伤(急性创伤、慢性劳损)和感染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相应体征,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髌前滑囊炎是指发生于髌骨前方滑囊的炎症。人体膝关节前方有多个滑囊,其中髌前滑囊较为常见。髌前滑囊主要起到减少皮肤与髌骨之间摩擦的作用。
二、病因
1.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如直接暴力撞击髌骨前方,例如运动时膝盖前方被外物击中,或跌倒时膝盖前方着地,都可能导致髌前滑囊受到急性损伤,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在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像足球、篮球运动员等,由于运动中身体对抗或意外摔倒,容易出现此类创伤。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摩擦和压迫也可引起滑囊炎。例如,长期跪地工作的人群,如砖瓦工等,膝盖前方不断与地面摩擦,髌前滑囊长期受到刺激,容易发生慢性炎症;另外,长时间蹲着干活的人,髌前滑囊也会因持续受压而逐渐出现炎症反应。
2.感染因素
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滑囊可引发感染性髌前滑囊炎。皮肤破损后,病原体容易侵入滑囊,从而导致炎症。例如,皮肤有擦伤、割伤等情况时,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细菌可能入侵髌前滑囊,引起感染性炎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髌前滑囊区域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急性创伤引起的滑囊炎疼痛较为剧烈,而慢性劳损导致的则多为隐痛或胀痛。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例如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都可能使疼痛明显。
肿胀:髌前滑囊所在部位出现肿胀,局部可触摸到饱满感。肿胀是由于滑囊内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增多引起的。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膝关节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屈伸活动可能会不灵活。
2.体征
髌前滑囊区域有压痛,用手按压该部位时患者会感觉疼痛明显。如果是感染性滑囊炎,可能还会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的表现。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髌前滑囊区域的肿胀情况、皮肤有无破损等;触诊检查压痛部位、肿胀程度等。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髌前滑囊的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积液情况等,有助于判断滑囊炎症的程度,超声检查无创且可重复性好。
X线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但可以排除髌骨等膝关节骨质有无病变,如骨折等情况,因为有时髌前滑囊炎可能与髌骨的病变同时存在。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让髌前滑囊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滑囊。例如,避免长时间行走、跑步等剧烈运动。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等物理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慢性劳损引起的髌前滑囊炎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药物治疗: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缓解疼痛,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等情况。例如,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滑囊反复炎症发作或滑囊出现明显化脓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除病变的滑囊,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复发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髌前滑囊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膝关节的异常表现,如是否有疼痛、肿胀等。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且手术治疗需非常谨慎,只有在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时才考虑。
2.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膝关节退变等基础情况,发生髌前滑囊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心脑血管情况等。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等情况。对于药物治疗,要关注药物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
3.女性:女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穿着高跟鞋等,可能增加膝关节的压力,从而增加髌前滑囊炎的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理情况,如孕期、哺乳期等,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生髌前滑囊炎时,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影响伤口愈合等,所以要更加重视血糖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