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的发生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相关。感染性因素包括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和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败血症等);非感染性因素有颅内疾病(如癫痫、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等)、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中毒(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及其他因素(如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环境因素等)。
一、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例如,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这些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发生颅内感染相关惊厥,且不同年龄段易感染的病原体有所差异,新生儿期可能以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婴幼儿期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颅外感染:各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引起高热,体温多在38.5℃以上,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高热可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引发惊厥。另外,败血症等全身性严重感染,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也可能引起惊厥。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颅内疾病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反复性、短暂性的惊厥发作。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约20%的癫痫与遗传相关,也可能由脑部结构异常(如脑发育畸形、脑肿瘤等)、脑损伤(如出生时缺氧、颅脑外伤等)等引起,不同年龄段癫痫的病因构成有所不同,儿童期癫痫病因中遗传因素相对突出,且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等多种类型的惊厥表现。
颅脑外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等导致的颅脑损伤,可引起脑部组织受损、出血等,进而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不同年龄人群因外伤原因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可能因坠落、碰撞等发生颅脑外伤,成年人则多因交通事故等。
脑血管畸形:脑部血管发育异常,可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流异常,影响脑组织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引发惊厥,各年龄均可发生,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脑血管畸形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分布特点。
2.代谢紊乱
低血糖:多见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若喂养不及时或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等,可导致血糖过低,影响大脑能量供应,引起神经元功能异常,导致惊厥。新生儿低血糖可能与糖原储存不足、糖调节机制不完善等有关,婴儿期低血糖可能与进食不足等有关。
低钙血症:血钙降低(低钙血症)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惊厥,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等,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引发惊厥,儿童期因生长发育快,若维生素D缺乏等易出现低钙血症相关惊厥。
低镁血症:也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惊厥,多与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有关,各年龄均可发生,但相对少见。
水电解质紊乱:如严重的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可影响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腹泻等导致体液丢失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不同年龄人群因基础疾病或生活情况不同,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和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腹泻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相对常见。
3.中毒
药物中毒:如过量服用中枢兴奋药物等,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发惊厥,儿童若误服药物可能发生药物中毒,需特别注意家庭药物管理,不同年龄段儿童误服药物的种类可能不同,婴幼儿可能误服成人药物,学龄儿童可能因好奇等误服药物。
食物中毒:某些毒素污染食物后被食用,如毒蘑菇中毒等,毒素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发惊厥,各年龄均可发生,食用被污染食物后发病,不同地区毒蘑菇种类不同,中毒表现也有差异。
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等,铅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导致儿童出现惊厥等表现,儿童可能因接触含铅环境(如铅污染的土壤、玩具等)而发生铅中毒,不同地区儿童铅暴露情况不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4.其他
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脑穿通畸形等,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脑部结构形成异常,出生后可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患儿从出生后就可能表现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相关表现,且可能伴随其他发育问题。
环境因素:如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等导致的中暑,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惊厥,不同年龄人群对高温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中暑相关惊厥,需注意夏季儿童的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