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囊炎是滑囊的急慢性炎症,滑囊分布于关节附近起润滑缓冲作用,病因有创伤、感染、疾病相关、职业性等,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肿胀等且不同部位有特点,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预防需保持良好习惯、避免过度劳损等,特殊人群有不同预防要点。
滑囊的分布及作用
人体有许多滑囊,常见的如膝关节周围、肩关节周围、肘关节的鹰嘴突附近、足跟部等都存在滑囊。滑囊在正常情况下对关节的活动起着润滑、缓冲压力等重要作用,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时,滑囊就可能发生炎症反应。
滑囊炎的病因
创伤因素:急性创伤可能直接导致滑囊受损引发炎症,例如局部受到撞击、过度摩擦等,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进行某一关节活动的人群,更容易因创伤引发滑囊炎,如矿工长期弯腰工作可能导致足跟部滑囊创伤性炎症;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关节部位的滑囊也容易受到创伤,进而引发滑囊炎。
感染因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累及滑囊引起感染性滑囊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例如皮肤破损后,病原体可通过破损处侵入滑囊导致感染性滑囊炎,这种情况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相对低下,发生感染性滑囊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疾病相关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滑囊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也可影响滑囊,导致滑囊炎的发生;痛风患者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滑囊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
职业性因素:某些特定职业的人群由于工作性质,长期反复摩擦、压迫特定部位的滑囊,容易引发滑囊炎。比如长期伏案工作且姿势不良的人,肩关节周围的滑囊可能因长期受到压迫和摩擦而发生炎症;长时间穿高跟鞋的女性,足跟部的滑囊长期受到异常压力,也容易出现滑囊炎。
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肿胀、压痛等。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急性滑囊炎时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局部肿胀明显,皮肤可能出现发红发热等表现;慢性滑囊炎则疼痛相对较轻,肿胀呈慢性渐进性,压痛可能持续存在。例如膝关节滑囊炎患者,膝关节周围可出现疼痛、肿胀,按压时疼痛明显,严重时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导致行走困难。
不同部位滑囊炎的特点:不同部位的滑囊炎有其各自特点,如肩关节周围滑囊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尤其在上举、外展等动作时疼痛加重;足跟部滑囊炎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行走时疼痛明显,足跟底部可有压痛。
滑囊炎的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病变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触摸了解滑囊部位是否有肿胀、压痛,观察关节活动范围等。例如检查膝关节滑囊炎时,会检查膝关节的肿胀程度、浮髌试验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X线等。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滑囊的形态、大小以及内部情况,有助于判断滑囊是否有炎症、积液等;X线检查一般用于排除骨骼病变等情况,虽然对滑囊本身的显示不如超声,但可以了解关节及周围骨骼的基本情况。
滑囊炎的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休息:让病变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膝关节滑囊炎患者应减少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冷敷等物理方法,急性滑囊炎早期可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慢性滑囊炎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此外,还可进行理疗,如超短波理疗等,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以及一些潜在风险,如胃肠道反应等,在使用时需谨慎。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滑囊炎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滑囊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
滑囊炎的预防
保持良好姿势和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伏案等,定时改变姿势,适量进行活动,以减少关节周围滑囊的异常受力和摩擦。
避免过度劳损:对于从事特定职业容易导致滑囊劳损的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工作间隙适当休息,进行一些关节的放松活动。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时,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减少对滑囊的影响。
注意保护关节:在进行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护具等,减少关节及滑囊受到创伤的风险。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动较为活泼,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过度剧烈运动,防止关节滑囊受到创伤引发滑囊炎;老年人关节退变,滑囊功能也可能有所下降,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和适度活动,预防滑囊炎的发生,若老年人出现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变化相对复杂。女性在选择鞋子时要注意合适的鞋型,避免长期穿高跟鞋等不合适的鞋子导致足跟部滑囊炎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