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术前检查主要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特殊人群还有相应注意事项。妇科检查通过阴道检查观察阴道和宫颈有无炎症等病变,双合诊了解子宫和附件情况;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传染病、尿常规等,以评估贫血、感染、凝血及肾脏功能等状况;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判断孕囊大小与发育;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基本情况。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要安抚心理、综合评估孕周,高龄女性重点关注慢性疾病指标,有特殊病史者如剖宫产或多次人流史要评估相关风险。
一、妇科检查
1.阴道检查:医生通过阴道窥器撑开阴道,直接观察阴道和宫颈情况,查看有无阴道炎症、宫颈病变等。若存在阴道炎症,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人流手术可能会将病菌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2.双合诊:医生一手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形态以及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情况。了解子宫位置(前倾、后倾等)有助于手术操作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向,避免子宫穿孔;确认子宫大小可初步判断怀孕周数是否与停经史相符,同时检查附件有无肿物、压痛等,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主要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可判断患者是否贫血,若患者存在贫血,人流手术可能会加重贫血程度,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能提示是否有感染存在,如有感染需先控制感染再行手术;血小板计数可反映凝血功能,血小板过低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出血不止。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人流手术会有一定量的出血,正常的凝血功能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若凝血功能异常,手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3.血型鉴定:明确患者血型,以防手术中出现意外大出血需要输血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合适血型的血液,保障输血安全。
4.传染病检查:常见的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了解患者是否患有这些传染病,一方面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手术中医护人员感染;另一方面,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术后器械等的处理需遵循特殊流程,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若孕妇患有某些传染病,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术前进行综合评估。
5.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尿糖、白细胞、红细胞等。了解肾脏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若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需进一步评估手术耐受性;尿中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应先治疗感染,否则人流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三、超声检查
1.确定宫内妊娠: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孕囊的位置,排除宫外孕。宫外孕是一种异常妊娠情况,孕囊着床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输卵管等,若误诊为宫内孕而行人流手术,不仅无法终止妊娠,还可能导致宫外孕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
2.判断孕囊大小和发育情况:根据孕囊大小可推算怀孕周数,这对于选择合适的人流方式至关重要。若孕囊过小,手术可能发生漏吸;孕囊过大,超过人流适宜时间,则可能需要选择引产等其他方式终止妊娠。同时,观察孕囊发育情况,如有无胎芽、胎心等,可判断胚胎是否存活,对于胚胎停育等情况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心电图检查
了解患者心脏基本情况,查看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人流手术虽一般为小手术,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因紧张、疼痛等因素,加重心脏负担。若患者本身存在心脏疾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术前通过心电图检查,医生可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制定安全的手术方案。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小的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进行检查前,要充分做好心理安抚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过度紧张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同时,由于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尚未完善,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律,在判断怀孕周数时,除依据超声结果外,还需详细询问末次月经时间、月经周期等情况,综合评估。
2.年龄较大的女性:35岁以上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可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在进行检查时,应重点关注这些疾病相关指标,如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等。若患有慢性疾病,需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人流手术,必要时联合相关科室共同制定手术方案,以降低手术风险。
3.有特殊病史的女性:如既往有剖宫产史,人流手术时子宫穿孔的风险相对较高。检查时除常规项目外,要重点通过超声等检查了解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于有多次人流史的女性,子宫内膜可能较薄,手术中容易出现子宫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检查时需仔细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肌层情况。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应充分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