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疼痛原因多样,包括肌肉劳损、椎间盘退变突出、脊柱结构异常、外伤、疾病等;非药物缓解可通过调整姿势与休息、适度运动锻炼;医疗干预有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牵引)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背部疼痛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排查特殊情况且慎用成人药,孕妇需注意姿势、锻炼及用药谨慎,老年人运动温和、注意皮肤且就医详告病史。
一、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
背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等)易导致背部肌肉疲劳、紧张,引发疼痛;椎间盘退变或突出,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劳损,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从而引起背部疼痛;脊柱侧弯等脊柱结构异常也会造成背部受力不均,引发疼痛;此外,外伤(如背部受到撞击、扭伤等)、某些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背部等)也可能导致背部疼痛。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其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肌肉劳损的概率相对较高;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经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重心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出现背部疼痛情况。
二、非药物缓解背部疼痛的方法
(一)调整姿势与休息
1.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避免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例如久坐时应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使腰部紧贴椅背;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要定时调整姿势,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背部,放松肌肉。
2.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枕头高度要适中,以维持颈椎和胸椎的正常生理曲线,让背部肌肉在休息时得到充分放松。
(二)适度运动锻炼
1.有氧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背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快走时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节奏,每次可进行3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5次;游泳时特别是蛙泳和仰泳,对背部肌肉的锻炼较为全面,能有效减轻背部压力。
2.背部针对性锻炼: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背部肌肉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动作。五点支撑法是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小飞燕则是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坚持10-1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2-3组。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强度需适当调整,例如老年人运动强度应相对较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疼痛。
三、医疗干预措施
(一)物理治疗
1.热敷:适用于因肌肉劳损等引起的背部疼痛,通过热敷可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2.按摩:专业的按摩师进行背部按摩可以放松背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例如对于长期久坐导致背部肌肉紧张的人群,适当的按摩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如果背部有急性损伤(如刚受到外伤后)则不宜立即按摩。
3.牵引治疗:对于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背部疼痛,牵引治疗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牵引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等参数。
(二)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在医生的评估下,可能会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背部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使用时的禁忌,例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消化道溃疡病情。
四、特殊人群背部疼痛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背部疼痛相对较少见,若出现背部疼痛,需考虑是否有外伤史、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情况。要避免儿童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玩玩具等,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背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且儿童背部疼痛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成人的止痛药物,应在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处理。
(二)孕妇
孕妇由于孕期体重增加、重心改变等原因容易出现背部疼痛。孕妇应选择合适的孕妇枕,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并在腰部放置孕妇枕以支撑腰部;站立或行走时要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孕期瑜伽等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孕妇背部疼痛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背部疼痛可能与骨质疏松、脊柱退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要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在使用热敷等物理治疗时要注意皮肤状况,因为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容易烫伤;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