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痛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肌肉骨骼问题(如姿势不良、肌肉劳损、脊柱问题等)、内脏疾病牵涉痛(如心脏、肺部疾病等)及其他原因(如外伤、肿瘤等);评估与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应对与建议有非药物干预(调整姿势、适度运动、物理治疗等)、就医建议(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时立即就医等)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后背疼痛的常见原因
(一)肌肉骨骼问题
1.姿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使后背肌肉持续紧张,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时身体前倾,背部肌肉过度牵拉,容易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像办公室职员、学生等。
2.肌肉劳损:过度劳累,如进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如长时间进行登山、游泳等运动时背部肌肉反复收缩),可导致后背肌肉、筋膜等组织损伤,引起疼痛。
3.脊柱问题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原因可使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引起后背疼痛,同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与长期腰部受力等因素有关。
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后天姿势不良等可导致脊柱侧弯,侧弯部位的脊柱周围组织受力不平衡,容易出现疼痛,青少年是高发人群,与生长发育阶段的不良姿势等因素相关。
(二)内脏疾病牵涉痛
1.心脏疾病:某些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后背疼痛,尤其是放射性的左后背疼痛,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后背的神经有部分交叉,疼痛可能被误判为单纯的后背疼痛,需要特别警惕,常见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
2.肺部疾病:肺炎、胸膜炎等肺部疾病可引起后背放射性疼痛,一般还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体质较弱、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易发生。
(三)其他原因
1.外伤:后背受到撞击、摔倒等外伤时,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从而引起疼痛,有明确外伤史的人群需要考虑该因素。
2.肿瘤:后背骨骼的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后背骨骼,也会引起疼痛,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对于不明原因持续后背疼痛且经一般治疗无缓解的人群需要排查,常见于有肿瘤病史或有肿瘤高危因素的人群。
二、后背疼痛的评估与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后背疼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刺痛、钝痛、放射性痛等)、加重及缓解因素、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无力、呼吸困难等)、既往病史(如有无脊柱疾病、心肺疾病等)、外伤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疼痛的可能原因。例如,若患者有长期伏案工作史且疼痛与姿势相关,多考虑肌肉骨骼问题;若有胸痛等伴随症状且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需警惕心脏疾病牵涉痛。
(二)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后背的外观、压痛部位、脊柱活动度、神经系统检查等。比如检查脊柱侧弯情况、肌肉紧张度等,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受压等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骨骼结构等,对于脊柱侧弯、骨折等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于早期椎间盘突出等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的细微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骨骼病变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明确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及其程度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对于椎间盘病变、脊髓神经等情况显示更为清楚,是评估后背疼痛原因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2.实验室检查:如怀疑内脏疾病牵涉痛,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心肌酶谱、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帮助排查相关疾病。例如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会有异常变化,肿瘤时某些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三、后背疼痛的应对与建议
(一)非药物干预
1.调整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定期改变姿势,每工作1-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背部,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伸展手臂、转动腰部等,有助于缓解后背肌肉紧张。
2.适度运动:进行适合的背部锻炼,如游泳(特别是蛙泳,对背部肌肉有很好的锻炼和放松作用)、小飞燕动作等,增强背部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
3.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按摩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自行盲目按摩加重损伤。
(二)就医建议
1.若后背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出现后背疼痛时更要及时就诊,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疼痛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造成严重后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后背疼痛相对较少见,若出现需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情况,避免长时间背负过重物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培养,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原因可能出现后背疼痛,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温和的背部放松运动,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但若疼痛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需及时就诊。
3.老年人:老年人后背疼痛要警惕骨质疏松、脊柱退变等情况,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摔倒等外伤,定期进行骨密度等检查,出现疼痛及时就医排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