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与生理、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相关,可通过眼部护理、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整等非药物干预减轻,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相关事项以应对黑眼圈问题。
一、黑眼圈形成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变薄、松弛,眼周血管更容易显现,从而导致黑眼圈。例如,成年人随着年龄增加,30-40岁后眼周皮肤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眼部肌肤的支撑结构逐渐弱化,更容易出现黑眼圈。
遗传:有些人天生眼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更容易透出,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比如家族中有黑眼圈明显的遗传倾向,那么个体出现黑眼圈太重的概率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因素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导致眼周血液淤滞,形成黑眼圈。研究表明,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黑眼圈出现的几率明显高于睡眠充足者。长期熬夜的人群,眼周肌肤得不到充分休息,毛细血管持续紧张收缩,血流速度缓慢,使得眼周肌肤供氧不足,代谢废物堆积,进而加重黑眼圈。
过度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过度用眼行为,会使眼部疲劳,眼轮匝肌持续紧张,影响眼周血液循环。例如,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眼肌处于紧张状态,眼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黑眼圈。
吸烟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眼部血液供应,影响眼部肌肤的营养供应;饮酒会使血管扩张,尤其是眼周的浅表血管,容易导致血液淤积,从而加重黑眼圈。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眼周肌肤的状态往往较差,黑眼圈更为明显。
3.疾病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肿胀,会影响眼周静脉回流,导致眼周血液淤积,引发黑眼圈。临床研究发现,约3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出现黑眼圈较重的情况,这是因为鼻腔与眼部通过鼻泪管等结构相连,鼻部炎症会波及眼部血液循环。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慢,会出现包括黑眼圈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内分泌失调还可能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眼部肌肤的新陈代谢,导致黑眼圈加重。
二、减轻黑眼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眼部护理
冷敷:使用冷毛巾或冷敷眼贴敷于眼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眼部充血,减轻黑眼圈。例如,将干净的毛巾用冷水浸湿后拧干,敷在眼部,能快速缓解眼部疲劳和充血状况。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眼,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热敷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周肌肤的营养供应。比如在晚上睡前,用温热的毛巾敷眼,有助于放松眼周肌肉,促进血液回流。
使用眼部精华液:选择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咖啡因等成分的眼部精华液。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黑色素形成;维生素E可以滋养眼部肌肤;咖啡因能够收缩血管,减轻眼部浮肿和黑眼圈。每天早晚清洁眼部后,取适量眼部精华液涂抹于眼周肌肤,并轻轻按摩至吸收。
2.生活方式调整
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应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听舒缓音乐、泡热水澡等方式帮助入睡。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眼部肌肤的自我修复和血液循环恢复,从而减轻黑眼圈。例如,养成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让身体形成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能通过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比如做眼保健操中的揉按睛明穴、四白穴等动作,每次做5-10分钟,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黑眼圈,所以应尽量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毫升、52度白酒50毫升),女性减半。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周血液循环,对减轻黑眼圈有积极作用。
3.饮食调整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E的蔬菜。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抗氧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和保湿作用,有助于改善眼周肌肤状态。每天可适量摄入这些食物,例如早餐吃一个猕猴桃,午餐搭配一份清炒西兰花。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像瘦肉、动物肝脏、黑木耳等,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充足的血红蛋白能保证眼部血液供应。例如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注意适量,避免胆固醇过高),或每天吃一定量的瘦肉。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黑眼圈可能与睡眠不足、过敏等因素有关。家长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应保证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9-11小时。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过敏症状,如鼻塞、打喷嚏等,若有过敏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因过敏性鼻炎导致黑眼圈加重。另外,儿童应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防止用眼过度引起黑眼圈。
2.孕妇
孕妇出现黑眼圈可能与激素变化、睡眠不佳等因素有关。孕期要注意保证充足睡眠,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改善血液循环。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有内分泌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处理。
3.老年人
老年人黑眼圈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眼部肌肤变化、慢性疾病等有关。要注意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眼部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温和的眼部按摩,促进眼周血液循环。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对减轻黑眼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