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两侧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肌肉骨骼相关、神经相关及其他原因。肌肉骨骼相关原因有运动相关损伤(过度运动致肌肉劳损、急性损伤等)、姿势不良致肌肉紧张疲劳,还有髋关节问题(髋关节滑膜炎、髋关节骨关节炎等);神经相关原因包括坐骨神经受压(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其他原因有妇科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泌尿系统疾病(输尿管结石等)。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一)运动相关损伤
1.过度运动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如长跑、跳跃类运动等,可能导致屁股两侧的臀大肌、臀中肌等肌肉劳损。运动时肌肉频繁收缩,若运动强度超出肌肉的承受能力,会引起肌肉内乳酸堆积,从而导致疼痛。例如,长期进行马拉松训练的人群,若训练计划不合理,就容易出现屁股两侧肌肉的过度疲劳性疼痛。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会消耗能量并产生代谢产物,过度运动使代谢产物积累速度超过清除速度,就会引发疼痛不适。
运动中的急性损伤也可能导致屁股两侧疼痛,如在运动时突然的扭转、拉伤等情况。比如打篮球时突然的急停转身动作,可能会造成臀部肌肉的拉伤,进而引起屁股两侧疼痛。这种急性损伤会导致肌肉纤维的部分断裂或撕裂,刺激周围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
2.姿势不良
长期久坐且坐姿不正确,如弯腰驼背坐在椅子上,会使屁股两侧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正常人体的脊柱有一定的生理曲度,长期不良坐姿会破坏这种曲度,导致臀部肌肉受力不均衡。例如,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保持不良坐姿,臀大肌等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引发慢性疼痛。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不良姿势会改变身体的力线分布,使臀部肌肉承受异常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疼痛症状。
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也可能因姿势因素导致屁股两侧疼痛。站立时身体的重量主要由臀部和腿部肌肉支撑,若站立姿势不当,臀部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以维持身体平衡,也会引起肌肉疲劳和疼痛。
(二)髋关节问题
1.髋关节滑膜炎
儿童是髋关节滑膜炎的高发人群,多与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感染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髋关节滑膜炎,炎症刺激髋关节周围组织,导致屁股两侧疼痛。儿童发病时可能表现为行走不便、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可能在活动后加重。研究表明,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点,310岁儿童相对更易患病。
成年人也可能患髋关节滑膜炎,外伤、过度劳累等都可能诱发。髋关节滑膜炎会导致髋关节内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分泌过多滑液,引起髋关节周围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屁股两侧。
2.髋关节骨关节炎
随着年龄增长,髋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是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软骨的退变。髋关节骨关节炎会导致髋关节疼痛、僵硬,疼痛可累及屁股两侧。患者在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时疼痛加重,随着病情进展,髋关节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髋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改变。
肥胖人群患髋关节骨关节炎的风险更高,因为过多的体重会增加髋关节的负重,加速软骨的磨损。例如,体重指数较高的人群,髋关节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体重人群大得多,更容易出现髋关节软骨的退变和骨关节炎。
二、神经相关原因
(一)坐骨神经受压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因素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引起屁股两侧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等人群易患。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时,疼痛会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放射。患者可能伴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或MRI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青少年也可能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与腰部急性损伤或长期不良姿势有关。例如,长期弯腰学习的学生,由于腰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衡,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引起屁股两侧疼痛。
2.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因损伤、炎症等原因发生痉挛、水肿,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屁股两侧疼痛。梨状肌综合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久坐、臀部外伤等是常见诱因。患者屁股两侧疼痛,疼痛可向下肢放射,在臀部梨状肌部位可触及紧张的肌肉条索,直腿抬高试验可能呈阳性。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排除其他神经受压原因。
三、其他原因
(一)妇科疾病
1.盆腔炎
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时,如盆腔炎,炎症刺激可能引起屁股两侧牵涉性疼痛。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异味等症状。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屁股两侧的隐痛,病情较重时疼痛会加剧,且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盆腔内组织有压痛等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对于育龄期女性,盆腔炎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等都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异位的子宫内膜累及盆腔内的神经等组织时,可能导致屁股两侧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疼痛多为周期性发作,与月经周期相关。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等可能发现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
(二)泌尿系统疾病
1.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屁股两侧放射性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呈绞痛性质。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刺激输尿管黏膜,引起疼痛,疼痛可向会阴部、下腹部放射。患者可能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泌尿系统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输尿管结石,饮食不均衡、饮水过少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例如,长期摄入高钙、高草酸食物且饮水较少的人群,更容易形成输尿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