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囊炎是滑囊的急慢性炎症,滑囊分恒定和不定滑囊,常见于肩、肘、手、髋、膝、足等部位,病因有创伤、感染、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等,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诊断靠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物理、药物)和手术,需避免过度劳损、注意关节保护、积极治相关病来预防。
一、滑囊炎的定义
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滑囊是一种结缔组织扁囊,内有少量滑液,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可减少肌肉活动时的摩擦。
二、滑囊的分类及常见发病部位
(一)分类
滑囊可分为恒定滑囊和不定滑囊,恒定滑囊如膝关节的髌上滑囊等,不定滑囊是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的滑囊。
(二)常见发病部位
1.肩部:常见的有三角肌下滑囊炎等,多与肩部过度活动、外伤等有关,长期从事需要频繁肩部外展、上举动作的人群易患,如运动员等。
2.肘部:肱骨外上髁处的网球肘,其实也涉及滑囊炎症,多因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慢性损伤导致滑囊发炎,多见于网球、羽毛球运动员及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的人群。
3.手部:手指的屈肌腱鞘滑囊炎等,常与手部过度劳损、外伤等相关,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4.髋部:髂耻滑囊炎等,可能与髋关节过度活动、创伤等因素有关,如长期行走、跑步的人群或有髋关节外伤史者易患。
5.膝关节:髌前滑囊炎、鹅足滑囊炎等较为常见,髌前滑囊炎常因跪地等外伤或摩擦引起,鹅足滑囊炎多与膝关节过度内旋等动作有关,运动员、长期站立行走人群易受累。
6.足部:跟后滑囊炎等,与足跟部的摩擦、受压等有关,长时间行走、穿不合适鞋子的人群易发病。
三、滑囊炎的病因
(一)创伤因素
1.急性创伤:如直接暴力撞击滑囊部位,可导致滑囊急性炎症,引起滑囊充血、水肿等,常见于摔倒时局部滑囊受到外力冲击。
2.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摩擦、压迫等慢性损伤是滑囊炎的常见病因,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部位滑囊长期受到磨损,逐渐发生炎症。像矿工长期弯腰负重,腰部滑囊易因劳损出现炎症。
(二)感染因素
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滑囊可引发感染性滑囊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常继发于邻近组织的感染病灶,可导致滑囊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急性炎症表现,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感染性滑囊炎。
(三)其他因素
1.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滑囊,导致滑囊炎症,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免疫反应可引起滑囊的炎症反应,此类患者除了滑囊炎表现外,往往还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有关节畸形、疼痛等表现。
2.代谢性疾病:痛风患者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滑囊内,可刺激滑囊引起炎症,多见于足部等部位的滑囊,患者常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剧烈。
四、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滑囊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病变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急性滑囊炎疼痛较为剧烈,慢性滑囊炎多为隐痛或胀痛,活动时疼痛往往加重。例如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行走、屈伸膝关节时疼痛明显。
2.肿胀:滑囊炎症可导致滑囊内液体增多,出现病变部位肿胀,皮肤可伴有发红等表现。如肩部三角肌下滑囊炎时,肩部可出现明显肿胀。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病变部位的关节活动可受到限制,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比如手部屈肌腱鞘滑囊炎患者,手指屈伸活动会不灵活。
(二)体征
1.压痛:病变滑囊部位有明显压痛,按压时疼痛可加重。以肘部肱骨外上髁炎(属于滑囊炎症相关)为例,按压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
2.局部温度变化:急性炎症时,病变部位皮肤温度可升高,慢性炎症时温度多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升高。
五、滑囊炎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包括是否有外伤史、劳损史、感染史等,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发展变化等情况,这对初步判断滑囊炎的病因和病情有重要意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从事需要反复肩部活动的工作,有助于判断肩部滑囊炎的可能病因。
(二)体格检查
检查病变部位的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情况,通过触诊等了解滑囊的情况,初步判断滑囊炎的存在及大致部位。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滑囊的形态、大小、内部积液情况等,有助于发现滑囊的炎症改变,对滑囊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且超声检查方便、无创。
X线检查:一般不能直接显示滑囊,但可排除骨骼病变等情况,如排除膝关节滑囊炎患者是否存在骨质增生等骨骼问题,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确地显示滑囊的情况,包括滑囊内的积液、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对于一些复杂的滑囊炎诊断有重要意义,如肩部复杂滑囊炎的诊断可借助MRI。
六、滑囊炎的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让滑囊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例如肘部滑囊炎患者应减少肘部的过度活动。
2.物理治疗:
热敷:急性期过后可适当热敷病变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一般可采用温毛巾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冷敷:急性炎症期可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病变部位,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冷敷数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理疗:如超短波理疗等,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症状。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口服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者等使用需谨慎。
(二)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滑囊炎,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滑囊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七、滑囊炎的预防
(一)避免过度劳损
1.对于长期从事需要反复关节活动工作的人群,要注意工作姿势和强度,定时休息,适当进行关节的伸展活动,缓解滑囊的压力,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时活动肩部、颈部等。
2.运动爱好者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滑囊劳损,如跑步爱好者要逐渐增加跑步距离和速度。
(二)注意关节保护
1.避免关节受到外伤,如在进行危险活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如进行球类运动时佩戴护具保护关节部位。
2.选择合适的鞋子和用具,如穿合适的运动鞋,避免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导致足部滑囊受压,使用工具时注意姿势正确,减少滑囊的摩擦和压迫。
(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对于患有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可能累及滑囊的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滑囊炎的发生风险,如痛风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