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痛风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无法根治疾病,且需严格分阶段使用。
痛风急性发作期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可能加重炎症,此时应避免使用,建议冷敷缓解症状。而在缓解期,艾灸可通过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尿酸盐结晶溶解与代谢,缓解疼痛和肿胀。艾灸的作用机制包括温通经络以减轻关节紧张,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扶正祛邪以增强免疫力。常用穴位有阿是穴(疼痛点)、足三里(调节脾胃功能)、三阴交(调节气血)、太冲穴(疏肝理气)等。
需注意,艾灸仅能辅助缓解症状,无法调节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这一根本病因。痛风患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低嘌呤饮食、多饮水、规律用药(如苯溴马隆)等综合治疗,并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以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