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其致病菌为沙眼衣原体的A、B、Ba及C血清型。
这种微生物属于衣原体门,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包含原体(感染性颗粒)和网状体(繁殖型)两种形态。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在宿主细胞内转化为网状体进行复制,最终导致细胞破裂释放新病原体,形成持续感染。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眼结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早期表现为结膜充血、滤泡增生,后期可因瘢痕形成导致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失明。该病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高发,通过共用毛巾、手部接触等途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沙眼列为全球致盲性眼病之一,强调通过改善卫生条件、推广面部清洁和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眼膏)进行综合防控。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可有效阻断疾病进展,降低致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