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骨质增生是指踝关节周围的骨骼(如距骨、胫骨、腓骨的末端或跟骨)因长期磨损、退变或损伤,在骨边缘形成异常增生的骨性突起(俗称“骨刺”),属于骨骼的退行性改变。
这种增生多因踝关节长期承受体重、反复摩擦或既往外伤(如骨折、韧带损伤)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机体为代偿性增加骨骼支撑力而形成。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见脚踝骨边缘有尖状或唇状的骨性突起。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增生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因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膜)引发炎症,出现脚踝疼痛、肿胀,尤其在行走、负重或受凉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可能影响踝关节活动度,导致行走困难。
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进展为主,急性期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如塞来昔布)减轻炎症;日常需避免久站、过度负重,选择合适的鞋具,必要时佩戴护踝稳定关节。少数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可能需手术剔除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