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很难自愈。
从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来看,视网膜脱落意味着其正常的贴附状态被打破,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营养物质交换和信号传导受到严重影响。脱离后的视网膜无法自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重新建立正常的连接和功能。例如孔源性视网膜脱落,一旦裂孔形成,液化的玻璃体持续进入视网膜下,会使脱离范围逐渐扩大,不会自行闭合;牵拉性视网膜脱落中,增殖膜对视网膜的牵拉持续存在,视网膜不会因自身机制而复位;渗出性视网膜脱落若原发病因未去除,渗出液持续产生,视网膜也难以自行复位。
视网膜脱落一旦确诊,通常需要积极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如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封闭视网膜裂孔,使视网膜复位。对于一些早期、范围较小的视网膜脱落,也可采用激光光凝术,通过激光产生的热能使视网膜与脉络膜产生粘连,封闭裂孔。此外,还可能会辅助使用一些药物,如神经营养药物等,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