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阳性可能是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性接触传播
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病原体存在于感染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性接触时黏膜摩擦易导致病原体侵入。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侣是关键预防措施。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沙眼衣原体污染的物品可能引发感染,如共用毛巾、浴巾、衣物、坐便器等。湿润环境可能延长病原体存活时间,增加感染风险。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定期消毒生活用品。
3、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时可能被感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感染还可能引发胎膜早破、早产等并发症。孕妇产前应进行相关筛查,确诊后需及时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4、医源性感染
不规范医疗操作可能导致沙眼衣原体传播,如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进行妇科检查、导尿等。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定期监测消毒效果,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降低感染风险。
5、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身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更易感染沙眼衣原体。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需要注意,若出现尿道刺痒、分泌物增多、眼睛红肿等症状,或性伴侣确诊感染,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或细胞培养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