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包括发病部位与本质不同、病因差异、症状特点不同、高发人群有别、影像学表现不同等。
1.发病部位与本质不同
骨质增生是腰椎椎体边缘、关节突等部位的骨质异常增生,属骨骼退行性改变,形成“骨刺”;腰椎间盘突出则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本质是椎间盘的损伤性病变。
2.病因差异
骨质增生多因年龄增长、长期负重、关节磨损等导致骨骼代偿性增生;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与椎间盘退变、急性损伤、长期弯腰负重等有关,纤维环破裂是关键诱因。
3.症状特点不同
骨质增生若未压迫神经,可无症状或仅腰部酸痛;压迫神经时出现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多为钝痛,无放射性。腰椎间盘突出以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痛(如坐骨神经痛)为典型,伴麻木、肌力下降,咳嗽、弯腰时疼痛加剧。
4.高发人群有别
骨质增生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20-50岁人群,尤其长期久坐、体力劳动者,年龄分布更广且呈年轻化趋势。
5.影像学表现不同
X线可显示骨质增生的骨刺、骨赘;腰椎间盘突出需通过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可见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程度及神经受压情况。
准确区分二者,有助于针对性采取措施,如骨质增生侧重保护关节、减少磨损,腰椎间盘突出则需避免负重、加强腰背肌锻炼。出现腰部不适时,结合症状特点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维护腰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