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前准备、髂棘间径测量、髂嵴间径测量、骶耻外径测量、坐骨结节间径测量。
1、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需排空膀胱,保持自然放松状态,避免因憋尿或紧张导致肌肉收缩影响结果。孕妇测量时需取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并微微分开,暴露骨盆区域;非孕妇可站立或平躺,确保骨盆处于中立位。
2、髂棘间径测量
测量者站立于被测者右侧,用骨盆测量尺的钝头端分别触及两侧髂前上棘的外侧缘,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此径线反映骨盆入口横径长度,正常值约为23-26厘米,若小于23厘米可能提示骨盆入口狭窄。
3、髂嵴间径测量
测量者双手持骨盆测量尺,沿髂嵴外缘突出处水平环绕骨盆一周,记录两侧髂嵴远点间的距离。该径线反映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参考值,正常范围为25-28厘米,数值过小可能影响胎儿头部入盆。
4、骶耻外径测量
被测者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者用左手固定第5腰椎棘突(相当于腰骶部菱形窝上角),右手持测量尺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垂直至骶骨岬处。此径线正常值为18-20厘米,是评估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重要指标。
5、坐骨结节间径测量
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并外展,双足平放于床面。测量者将消毒后的测量尺置于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之间,测量其短距离。该径线反映骨盆出口横径,正常值8.5-9.5厘米,若小于8厘米需结合出口后矢状径综合判断是否顺产。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若骨盆测量结果异常(如径线过短),需进一步通过B超或X线评估胎儿大小与骨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