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膜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因素、不良环境刺激、其他眼部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是引发慢性结膜炎的常见“元凶”。这些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如用手揉眼,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等进入眼部,在结膜处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结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慢性结膜炎。
2.病毒感染
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也能造成慢性结膜炎。病毒感染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进入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进而引发眼部炎症,且病程可能迁延不愈形成慢性。
3.过敏因素
当眼部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化妆品等,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并启动防御机制,释放出如组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结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眼部出现瘙痒、红肿、分泌物增多等慢性结膜炎症状。
4.不良环境刺激
长期处于烟雾、粉尘、化学烟雾等环境中,这些刺激性物质会不断刺激结膜,使结膜组织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例如,在工厂工作的人员,若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而患上慢性结膜炎。
5.其他眼部疾病影响
患有沙眼、干眼症等眼部疾病时,眼部的正常生理环境被破坏,结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慢性结膜炎。而且这些疾病本身也可能持续刺激结膜,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若慢性结膜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护理和常规治疗,症状仍未缓解,或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眼球转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