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可采取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退六腑、捏脊等推拿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1.开天门
开天门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位置在前发际正中至印堂穴(两眉中间)的一条直线上。操作时,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推抹该部位,每次推30-50次。此手法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的作用,能帮助缓解宝宝因外感引起的发烧、头痛等症状。
2.推坎宫
坎宫位于自眉头沿眉向眉梢的一条直线。操作时,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从眉头向眉梢分推,每次推30-50次。该手法可疏风解表、醒脑明目,对于宝宝发烧伴随的头痛、目赤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揉太阳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操作时,家长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该穴位,每次揉30-50次。揉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可辅助缓解宝宝发烧时的头痛、头晕等不适。
4.清肺经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时,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宝宝无名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每次推100-300次。清肺经具有宣肺清热、疏风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宝宝因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咳嗽、流涕等症状。
5.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从腕横纹中点(总筋穴)至肘横纹中点(曲泽穴)的一条直线。操作时,家长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自腕横纹向肘横纹直推,每次推100-300次。此手法性微凉,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是治疗宝宝发烧的常用手法,尤其适用于低烧或中等程度发烧。
6.退六腑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尺侧端(小海穴)至腕横纹尺侧端(阴池穴)的一条直线。操作时,家长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自肘横纹向腕横纹直推,每次推100-300次。退六腑性寒凉,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宝宝高烧、热邪较重的情况,能有效清热凉血、解毒。
7.捏脊
捏脊的部位是脊柱两侧,从尾椎骨(长强穴)到大椎穴(颈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操作时,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捏住宝宝脊柱两侧的皮肤,从下往上边捏边提,每次捏3-5遍。捏脊能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对于发烧后期身体的恢复有一定帮助,也可用于日常保健。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宝宝发烧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推拿时应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