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肾积水是产前超声检查中见肾盂或肾盏扩张的常见泌尿系统异常,病因有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致尿液排出受阻及胎儿膀胱充盈致肾盂轻度扩张的生理性暂时性扩张,通过产前超声评估肾盂前后径,<10mm多为生理性可定期复查,10-15mm需密切随访,>15mm提示病理性尿路梗阻,生理性多数随访出生后再评估处理,病理性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出生后多学科综合评估,孕妇需按时规范产检,胎儿出生后按儿科原则护理。
一、定义
胎儿肾积水是指胎儿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肾盂或肾盏出现扩张的情况,是胎儿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异常表现。
二、病因
1.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常见于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等,此类结构异常会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引发肾积水;2.生理性暂时性扩张:胎儿膀胱充盈时可能导致肾盂出现轻度扩张,多为生理性表现。
三、超声表现及评估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评估肾盂前后径,一般而言,肾盂前后径<10mm多考虑为生理性肾积水;肾盂前后径在10~15mm需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若肾盂前后径>15mm,则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尿路梗阻。
四、随访观察
1.生理性肾积水:对于肾盂前后径<10mm的轻度生理性肾积水,可定期复查超声,动态观察肾积水的变化情况;2.病理性可能的肾积水:若肾盂前后径在10~15mm或>15mm,需根据孕周、肾积水程度等制定详细随访计划,同时监测胎儿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明确是否存在病理性梗阻风险。
五、处理原则
1.生理性肾积水:多数可随访观察,待胎儿出生后再进一步评估并制定处理方案;2.病理性梗阻可能:若考虑存在病理性尿路梗阻,可能需要进一步通过胎儿MRI等检查明确病情,胎儿出生后由儿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采取手术干预等措施。
六、特殊人群考虑
1.孕妇方面:需强调按时规范产检的重要性,密切关注胎儿肾积水的变化情况,遵循产检计划进行定期超声等检查;2.胎儿出生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可能需要手术的情况,严格按照儿科手术相关规范操作,充分考虑胎儿年龄等因素,避免不规范的医疗操作,确保胎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