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包括起效快持久副作用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具强大抗炎作用的一线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相关症状有缓解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患者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稳定肥大细胞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适用于预防发作但起效慢的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缓解流涕症状的抗胆碱药;儿童使用抗组胺药需谨慎选儿童专用剂型遵医嘱,孕妇用药需充分评估风险选相对安全药物,老年人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抗组胺药可能致嗜睡增跌倒风险需用药前咨询医生。
一、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起效快、作用持久且嗜睡等副作用相对较少,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如氯雷他定等,其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发挥作用,可抑制过敏反应中组胺介导的炎症过程。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显著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通过局部作用于鼻黏膜,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对过敏性鼻炎的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如孟鲁司特钠,其通过特异性结合白三烯受体,阻断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相关症状。
四、肥大细胞稳定剂
如色甘酸钠鼻喷雾剂,可稳定肥大细胞,抑制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的释放,进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适用于预防发作,但起效相对较慢。
五、抗胆碱药
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流涕症状,如异丙托溴铵鼻喷雾剂,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减少鼻黏膜腺体分泌,从而减轻流涕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抗组胺药需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并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孕妇使用治疗药物时需充分评估风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经临床验证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自行随意用药;老年人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及同时服用其他药物,需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如某些抗组胺药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嗜睡,增加跌倒风险等,用药前应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