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累及冠状动脉可致心肌缺血,早期劳力等致心绞痛,后期可心肌梗死;累及脑致脑供血不足现头晕等,急性事件有脑梗、脑出血;外周血管下肢有间歇性跛行等,上肢少见相关表现;主动脉硬化有胸背或腹痛等,其发生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因素相关且个体表现有差异。
一、心血管系统表现
动脉硬化若累及冠状动脉,可引发心肌缺血相关症状。早期可能在劳力、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心肌缺血加重,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出现持续剧烈胸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典型胸痛表现,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首发症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中老年人更易受影响。
二、脑血管系统表现
当脑动脉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症状多呈慢性进行性。若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可出现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意识障碍等;若为脑出血,可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年龄较大、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脑动脉硬化进展相对更快,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
三、外周血管系统表现
1.下肢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多为小腿)出现疼痛、乏力、酸胀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可复发。随着病情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逐渐缩短,甚至休息时也可出现下肢疼痛(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或发绀,足部溃疡或坏死等。吸烟、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下肢动脉硬化进展往往更为迅速且病情更重。
2.上肢动脉硬化:相对少见,可出现上肢发凉、麻木、活动后乏力等,严重时可影响手部精细动作。
四、其他表现
主动脉硬化时,胸主动脉瘤形成可出现胸背部疼痛,腹部主动脉瘤可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腹痛等。一般来说,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不同个体因基础疾病及生活方式不同,表现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