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早期会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粪便性状改变,像变细、带血或黏液;有腹部隐痛或不适;部分患者早期可能触及腹部肿块,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关表现及风险因素。
一、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吸收功能。例如,研究发现,约有30%-40%的结肠癌患者会首先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排便习惯的变化,因为这类人群患结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本身会有所下降,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也需警惕结肠癌的可能。
二、粪便性状改变
粪便的形状、颜色等也可能发生变化。粪便可能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占据肠道空间,使粪便通过受阻;粪便中可能带血或黏液,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脆弱,容易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或者肿瘤分泌的黏液混入粪便中。有研究表明,约20%-30%的结肠癌患者会出现粪便带血的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虽然性别本身不是结肠癌的特异性危险因素,但如果出现粪便性状改变,也不能忽视,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其肠道受到的不良刺激更多,更易出现粪便性状改变,需提高警惕。
三、腹痛
早期结肠癌可能会有腹部隐痛或不适。疼痛部位多不确切,程度一般较轻,常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过程中对肠道组织的刺激以及肠道蠕动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对于有家族结肠癌病史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若出现腹部隐痛等情况,应更加重视,因为家族遗传因素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青少年群体相对来说患结肠癌的概率较低,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也需要进行排查,以排除结肠癌等疾病的可能。
四、腹部肿块
部分患者在腹部可能摸到肿块,但这一般是中晚期结肠癌相对较明显的表现,但早期也有少数患者可能触及。肿块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按压可能有一定痛感。对于肥胖人群,自身腹部脂肪较多,可能会增加发现腹部肿块的难度,需要更仔细地进行触诊等检查;而消瘦人群相对更容易摸到腹部肿块,但也不能仅凭此就诊断为结肠癌,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