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存在多方面风险,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的患者有出血风险需术前评估特殊止血,护理不当易致感染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后拔牙并加强护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可能伤下牙槽神经需术前评估,多数有肿胀疼痛可通过合理护理缓解,未及时拔智齿会影响邻牙需尽早就诊评估。
一、出血风险
拔牙后创口会有渗血,一般可自行止血。但部分人群存在出血风险增加的情况,如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如血友病)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持续出血,因凝血机制异常无法正常形成血凝块,需在拔牙前充分评估凝血指标,必要时采取特殊止血措施;妊娠期女性在孕期前3个月及后3个月拔牙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谨慎评估拔牙时机。
二、感染风险
拔牙后创口若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正常口腔存在多种细菌,术后口腔卫生不佳(如未按时漱口、刷牙)时,细菌可侵入拔牙创导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加剧、伴有脓性分泌物等。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显著升高,此类患者需在血糖稳定且经医生评估后再行拔牙,术后更要加强口腔护理并密切监测血糖。
三、神经损伤风险
以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为例,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当下颌智齿位置紧邻下牙槽神经时,手术操作可能误伤及该神经,导致下唇麻木等症状。年轻患者神经组织再生能力相对较强,部分患者经一段时间可逐渐恢复;而老年患者神经修复能力减弱,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且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术前医生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精准评估智齿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以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四、面部肿胀与疼痛不适
多数患者拔牙后会出现不同程度面部肿胀和疼痛,一般3~5天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反应较重,肿胀可能影响面部外观及张口度,进而影响进食。体质较弱者、术后未按医嘱进行冷敷等护理措施时,肿胀疼痛可能更明显且恢复时间延长,需通过合理护理(如术后早期冷敷、避免剧烈运动等)来减轻不适。
五、邻牙影响
若智齿未及时拔除,可能对邻牙产生不良影响。智齿萌出过程中可能挤压邻牙,导致邻牙位置偏移、龋坏或引发牙周炎等问题。青少年时期智齿萌出时,邻牙受影响的概率相对较高,若发现智齿萌出异常应尽早就诊评估,必要时及时拔除智齿以保护邻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