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且无症状时可保守观察定期随访,出现明显呼吸道梗阻相关症状如鼻塞睡眠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无效需手术,婴幼儿期倾向保守,学龄期及以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手术,合并基础疾病患儿需谨慎评估权衡利弊优先保障整体健康。
一、无需手术的情况
当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时,可暂不考虑手术。例如患儿仅有轻度腺样体肥大,无持续性鼻塞、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等表现,此时可选择保守观察,因为部分儿童的腺样体可随年龄增长逐渐萎缩。一般需定期随访,观察腺样体变化及症状是否有进展。
二、需手术的情况
(一)出现明显呼吸道梗阻相关症状
1.鼻塞与睡眠呼吸障碍:若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持续性鼻塞,严重影响患儿正常呼吸,进而出现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甚至睡眠中呼吸暂停现象,会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及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议手术切除腺样体。因为长期的呼吸不畅会干扰患儿的氧合状态,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2.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症状:腺样体肥大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经规范的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等)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由于分泌性中耳炎若长期不愈,会影响患儿的听力,进而影响其语言发育等。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期腺样体是免疫器官之一,此阶段一般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过度干预可能对婴幼儿尚未完善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优先通过增强免疫力、防治呼吸道感染等保守措施来观察腺样体的变化。
(二)学龄期及以上儿童
随着年龄增长,若腺样体肥大仍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严重影响学习、社交等,即使非婴幼儿期,也建议手术治疗。此时腺样体的免疫功能作用相对减弱,而改善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的不良症状更为关键。
(三)合并基础疾病的患儿
对于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贫血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手术需更谨慎评估。要综合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患儿的全身状况等来权衡手术的利弊,确保手术风险在可耐受范围内,优先保障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要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药物治疗的原则,以患儿舒适度为标准来制定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