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性治疗是通过血管内或非血管内介入操作对肝癌进行治疗的手段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等,基于肝癌肝动脉供血正常肝组织门静脉供血的解剖特点,适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前降期、术后复发患者,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调整生活方式,儿童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女性要结合生理周期等评估时机和恢复情况。
一、肝癌介入性治疗的定义
肝癌介入性治疗是通过血管内或非血管内的介入操作对肝癌进行治疗的手段,主要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射频消融等多种方式,旨在局部杀伤肿瘤细胞、阻断肿瘤血供或直接破坏肿瘤组织。
二、常见介入治疗方法及原理
1.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该方法是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经导管注入肝癌的供血动脉,一方面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另一方面化疗药物持续作用于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其原理基于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组织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解剖特点。
三、适用情况
1.中晚期肝癌患者: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是常用的姑息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2.手术切除前的降期治疗:通过TACE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3.术后复发的补充治疗:针对肝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可通过介入治疗控制局部肿瘤进展。
四、术后护理及相关因素考量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尤其关注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老年患者因机体代偿能力下降,需更细致观察。
2.肝功能观察:介入治疗可能影响肝功能,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要警惕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需根据其病史调整护理重点,避免加重肝损害因素。
3.生活方式调整:术后患者需适当休息,根据年龄、基础病史等调整活动量,老年患者活动应循序渐进。饮食上需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支持,促进机体恢复,同时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的介入治疗操作及相关药物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女性患者需结合其生理周期等情况综合评估介入治疗的时机和术后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