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局部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一般护理有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及安抚情绪;局部护理包括按压止血和鼻腔填塞;病情观察要关注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健康指导需避免诱发因素和进行饮食指导。
一、一般护理
1.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这样可使血液向下引流,减少血液在鼻腔后部及咽部的积聚,防止血液误吸进入气管引起呛咳等不适。对于儿童患者,也要尽量保持舒适的半卧位姿势,避免平卧位导致血液后流。
2.情绪安抚:鼻出血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应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镇静,因为过度紧张可能会加重鼻出血。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耐心安抚,通过轻柔的语言和动作缓解其焦虑感。
二、局部护理
1.按压止血:指导患者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利用压迫止血的原理,使破裂的血管暂时闭合。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按压,但要注意力量适当,避免造成患儿不适。
2.鼻腔填塞:若按压止血无效,可采用鼻腔填塞法。常用的有凡士林纱条填塞、膨胀海绵填塞等。填塞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合适大小的填塞材料,减少对鼻腔的刺激。填塞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等情况,防止因填塞过紧影响呼吸。
三、病情观察
1.出血量观察:密切观察患者鼻出血的量,如出血量较多,要及时记录出血量、颜色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休克前期表现,要立即报告医生。对于儿童患者,更要仔细观察其面色、精神状态等变化,因为儿童对失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2.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因大量失血引起的生命体征改变。
四、健康指导
1.避免诱发因素:告知患者要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防止再次损伤鼻腔血管引起出血。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干燥破裂出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监管,避免儿童进行危险的挖鼻等行为。
2.饮食指导: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用力排便导致鼻腔血压升高再次引起出血。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