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细菌主导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致牙体硬组织脱矿有机质分解形成龋洞,病因包括细菌、饮食、宿主、时间因素,临床表现初期牙釉质呈白垩色改变,进展有龋洞进食酸甜敏感等,预防有口腔卫生、饮食控制、定期检查、窝沟封闭,治疗需行充填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帮养成口腔卫生习惯,老年人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加强口腔护理,孕妇孕前应做口腔检查孕期注重口腔卫生。
一、定义
龋齿是一种由细菌主导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是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在适宜条件下,利用食物中的糖类产酸,逐渐侵蚀牙齿硬组织,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有机质分解,最终形成龋洞的过程。
二、病因
1.细菌因素: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是关键,它们在口腔内代谢糖类产生酸性物质,长期作用使牙齿硬组织受损。
2.饮食因素:高糖食物(如糖果、饼干)为致龋菌提供发酵底物,增加产酸量,易诱发龋齿。
3.宿主因素:牙齿的形态(如窝沟深)、结构、矿化程度及唾液的量和成分影响龋齿发生,牙面不光滑、唾液分泌少者易患龋。
4.时间因素:龋齿形成是慢性过程,需一定时间让细菌产酸持续作用于牙齿。
三、临床表现
初期牙釉质表面呈白垩色改变,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出现龋洞,进食酸甜食物时可感敏感,严重时感染波及牙髓,引发疼痛等症状。
四、预防措施
1.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和细菌。
2.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食品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降低致龋菌产酸风险。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处理。
4.窝沟封闭:儿童恒牙深窝沟可进行窝沟封闭,阻断致龋菌与牙齿接触。
五、治疗要点
龋齿发生后需至口腔科行充填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后用充填材料修复牙齿外形。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期是龋齿高发阶段,家长需帮助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老年人:因牙龈退缩、牙齿磨耗等,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检查牙齿,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发生猖獗龋,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加强口腔护理。
孕妇:孕期口腔问题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孕前应进行口腔检查,孕期注重口腔卫生,定期产检时关注口腔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