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脂肪酸是碳原子间均以单键连接无双键的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胆固醇且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活性致其水平升高,动物源性饱和脂肪酸不良影响相对更显著植物源性相对弱但过量均不利,儿童需均衡饮食限动物源性高饱和脂肪酸食物摄取,老年人代谢减退要控摄入用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替代部分动物源性油脂,已有血脂异常或心血管疾病病史人群需严格控摄入调整饮食结构来管理血脂。
一、饱和脂肪酸的定义
饱和脂肪酸是脂肪酸分子中碳原子间均以单键连接,剩余价键全与氢原子结合的脂肪酸,其结构中无双键存在。
二、饱和脂肪酸对人体血脂的影响
(一)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当人体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时,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胆固醇,同时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活性,导致LDL-C清除减少,进而使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大量研究证实,长期摄入高饱和脂肪酸饮食人群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摄入低饱和脂肪酸饮食人群,而LDL-C被视为“坏胆固醇”,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低人群。
(二)不同来源饱和脂肪酸影响差异
动物源性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如红肉、黄油、全脂奶制品等所含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不良影响相对更显著,而部分植物源性饱和脂肪酸(如可可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影响相对较弱,但总体而言,过量摄入任何来源的饱和脂肪酸均会对血脂产生不利作用。
(三)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期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干扰其血脂代谢正常发育,增加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儿童应保证饮食均衡,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动物源性高饱和脂肪酸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的摄取。
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更易受饱和脂肪酸影响出现血脂异常,需特别注意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建议选择橄榄油、茶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替代部分动物源性油脂,以维持血脂水平稳定。
已有血脂异常或心血管疾病病史人群:此类人群需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红肉、全脂奶制品等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低饱和脂肪酸食物摄取,是管理血脂的重要措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具有关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