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多发生于妊娠周后以高血压与蛋白尿为核心特征伴头痛等症状发病与胎盘遗传因素及高龄多胎等高危人群相关对母婴有胎儿及孕妇相应影响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诊断并依病情规范诊疗。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其核心特征是出现高血压与蛋白尿。具体而言,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mmHg,和(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mmHg,同时伴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者尿蛋白/肌酐比值≥0.3,又或者随机尿蛋白检测呈阳性。
主要特征及表现
血压升高:孕妇血压出现异常升高情况,这是子痫前期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持续的血压升高会对孕妇的重要脏器功能产生影响。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脏功能在子痫前期状态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蛋白质滤过异常。除了上述典型的血压和蛋白尿表现外,还可能伴随头痛、视觉模糊(如看东西不清楚、视物变形等)、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抽搐(子痫)、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并发症。
发病相关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浅着床是重要因素之一,胎盘在子宫内着床位置异常,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等功能,从而引发子痫前期相关病理变化。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病史,孕妇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增高。
其他高危人群:高龄孕妇(年龄≥35岁)、多胎妊娠孕妇、本身有高血压病史或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都是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增加了子痫前期的发病几率。
对母婴的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使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还可能引发胎儿窘迫,严重时会造成胎儿死亡;同时也会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面临较多健康风险。
对孕妇的影响:病情严重时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可导致孕妇大量出血,危及生命;还可能出现肺水肿、脑出血等情况,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
诊断与诊疗原则
子痫前期的诊断需要结合孕妇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一旦确诊,需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规范诊疗,如病情较轻者可能需要密切监测母胎状况,必要时采取适时终止妊娠等措施来保障母胎安全,具体诊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依据循证医学依据进行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