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血浆脂蛋白可转运胆固醇至外周组织,其合适水平小于特定值,边缘升高在相应区间需关注生活方式,升高则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危险因素,家族性高脂血症人群、老年人易异常,高油高糖饮食等会致其升高,健康人群需靠均衡饮食与适量运动维持正常。
一、低密度脂蛋白的定义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是血浆脂蛋白的一种,由肝脏合成,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至外周组织细胞,为细胞代谢提供胆固醇原料。
二、正常范围及意义
1.合适水平:一般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适水平应小于3.37mmol/L,此水平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2.边缘升高:当LDL-C在3.37-4.12mmol/L之间时,属于边缘升高,此时需开始关注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其进一步升高。
3.升高:若LDL-C大于等于4.14mmol/L,则为升高,这种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因为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易沉积于血管内皮下,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三、临床意义
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会促使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引发炎症反应,逐步形成斑块,使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例如,冠心病患者中往往伴随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异常升高。
2.不同人群的差异
家族性高脂血症人群:这类人群由于遗传因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异常,更容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需密切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因为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
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低密度脂蛋白清除能力下降,相对更容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应定期检测血脂,关注血管健康状况。
生活方式相关:高油、高糖饮食会促进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长期缺乏运动也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因此,健康人群需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来维持低密度脂蛋白在正常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