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常见诱因包括感染、羊膜腔压力异常、胎膜受力不均、营养因素,诊断可通过阴道检查见羊水流出、pH试纸变蓝提示羊水及阴道液涂片见羊齿植物状结晶,足月胎膜早破妊娠达37周无临产迹象可观察后引产,有感染需及时终止,未足月孕周<24周建议终止,24-34周无不良情况可期待治疗,>34周同足月,产妇需绝对卧床臀高头低位、保持外阴清洁、监测相关指标,高龄产妇需密切监测,有特殊病史及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需孕前治疗、孕期产检及控糖。
一、胎膜早破的定义
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称为胎膜早破。
二、常见诱因
1.感染因素:细菌性阴道病等病原体感染可引发胎膜炎症,致使胎膜强度下降,进而增加胎膜早破风险,研究显示约50%的胎膜早破与感染相关。
2.羊膜腔压力异常: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情况可使羊膜腔压力过高,易诱发胎膜早破。
3.胎膜受力不均: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致使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衔接不良,胎膜承受压力不均,易引发破裂。
4.营养因素: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时,胎膜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合成减少,胎膜强度降低,易发生早破。
三、诊断方式
1.阴道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可见羊水自宫颈口流出。
2.pH试纸检测:正常阴道液pH为4.5-5.5,羊水pH为7.0-7.5,若pH试纸变蓝提示羊水流出。
3.阴道液涂片检查:可见羊齿植物状结晶,则提示为羊水。
四、处理办法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妊娠达37周且无临产迹象时,可观察12-24小时,若未临产可引产;若存在感染迹象需及时终止妊娠。
2.未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孕周<24周者建议终止妊娠;孕周24-34周者,无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等情况时,可在严密监测下期待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孕周>34周者,处理原则同足月胎膜早破。
五、产妇护理关键
产妇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臀高头低位,防止脐带脱垂,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监测体温、胎心等,观察羊水的量、颜色、气味等情况。
六、特殊人群留意要点
高龄产妇: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密切监测胎心、感染指标等。
有特殊病史产妇:有多次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史的产妇,孕前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孕期加强产检,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需控制血糖,因高血糖可能影响胎膜组织代谢,增加胎膜早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