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炎真菌感染是由真菌侵袭额窦黏膜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致病真菌多为曲霉菌等与宿主免疫状态、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相关免疫因素方面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病局部因素包括鼻腔鼻窦结构异常、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及严重并发症诊断靠鼻窦CT及真菌学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清除病灶并纠正基础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评估病情个体化治疗老年人要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妊娠期女性治疗需谨慎兼顾胎儿影响。
一、定义
额窦炎真菌感染是由真菌侵袭额窦黏膜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致病真菌多为曲霉菌等条件致病性真菌,常与宿主免疫状态、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相关。
二、病因
1.免疫因素: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未控制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额窦真菌感染,因机体对真菌的清除能力减弱。2.局部因素: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额窦引流不畅)可导致局部微环境改变,利于真菌定植繁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会破坏鼻腔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鼻塞、流涕(可为脓性或血性)、头痛(额部为主)、面部胀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嗅觉减退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眼眶、颅内并发症相关症状(如眼部红肿、视力下降、头痛加剧伴恶心呕吐等)。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鼻窦CT可见额窦内高密度影、骨质破坏等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范围。2.真菌学检查:通过鼻内镜下取窦内分泌物或病变组织进行真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若检出致病真菌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
主要采取手术清除真菌病灶,如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以恢复额窦引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对于免疫力低下患者,需同时积极纠正基础疾病(如控制血糖、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发生额窦真菌感染时需谨慎评估病情,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避免滥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手术需充分权衡利弊。
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手术选择需兼顾病变清除与机体耐受性,密切监测术后恢复及基础疾病变化。
妊娠期女性:治疗需格外谨慎,手术及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