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真菌感染是真菌侵袭鼓膜及周围组织引发的感染性病变,由耳部潮湿、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免疫力低下等致病因引发,临床表现有耳部不适、听力改变及耳内镜下见白色灰色或黑色真菌物质附着,通过耳内镜检查、真菌涂片及培养诊断,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耳部干燥、合理用药、治疗基础疾病,儿童要避免频繁掏耳不适及时就医勿自行用药,免疫力低下人群除治真菌病外要关注基础病控制、定期复查及增强免疫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以利康复及预防复发。
一、定义
鼓膜真菌感染是由真菌病原体侵袭鼓膜及周围组织引发的感染性病变,真菌在耳部潮湿、菌群失衡等适宜环境下滋生繁殖导致发病。
二、病因
1.耳部潮湿因素:游泳后未及时擦干耳部、外耳道分泌物过多等致耳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生长营造环境;2.药物滥用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破坏耳部正常菌群平衡,使真菌过度增殖;3.免疫力低下因素: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机体抵御真菌能力减弱,易发生鼓膜真菌感染。
三、临床表现
1.耳部不适:患者常感耳部瘙痒、闷胀,部分伴轻微疼痛;2.听力改变:真菌累及鼓膜影响其功能,可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3.耳内镜表现:鼓膜表面可见白色、灰色或黑色的真菌菌丝、孢子等异常物质附着。
四、诊断
1.耳内镜检查:直观观察鼓膜及外耳道内真菌的形态、分布等;2.真菌涂片及培养:采集耳部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培养能明确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
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依据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生长繁殖。
六、预防
1.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洗头后及时用干净棉球擦干外耳道;2.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3.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耳部生理结构未完全发育,自我护理能力弱,家长需避免儿童频繁掏耳,耳部不适时及时就医,勿自行用药,以防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2.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除治疗鼓膜真菌感染外,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定期复查,加强营养、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降低真菌再次感染风险;3.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因高血糖利于真菌生长,良好血糖控制有助于康复及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