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真菌感染是真菌病原体侵袭筛窦引发的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机体免疫低下及鼻腔鼻窦结构异常等局部因素,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头痛等局部及其他症状,诊断靠鼻内镜、影像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治疗主要是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免疫严重低下等需结合抗真菌药物,儿童要尽早就诊慎用影响免疫药,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基础病,免疫抑制人群要调免疫防播散。
一、定义
筛窦真菌感染是由真菌病原体侵袭筛窦引发的感染性疾病,真菌可在筛窦内定植、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
二、病因
1.机体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机体对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易发生筛窦真菌感染。2.局部因素: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如筛窦解剖变异)、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改变鼻腔微生态环境,均可能增加筛窦真菌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见鼻塞、流涕,流涕可为黏液性或脓性,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疼痛部位多与筛窦位置相关,表现为前额部或内眦部疼痛。2.其他表现: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面部肿胀、视力改变等,若真菌侵犯周围组织还可能有相应区域的症状。
四、诊断
1.鼻内镜检查:可见筛窦黏膜充血、肿胀,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或真菌团块。2.影像学检查:鼻窦CT可见筛窦内高密度影、骨质破坏等征象,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3.真菌学检查:病理活检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镜检和培养可明确真菌种类。
五、治疗
1.手术治疗:通过鼻内镜手术清除筛窦内的真菌病灶,是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症状并防止病变进一步扩散。2.抗真菌药物:对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且合并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者,需结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但药物选择需依据真菌药敏结果,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功能相对稚嫩,若发生筛窦真菌感染,应尽早就诊,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且需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局部症状。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手术及药物治疗需权衡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注重维护机体整体功能状态。3.免疫抑制人群:此类人群需格外关注免疫状态的调整,在治疗筛窦真菌感染时,除针对局部病灶处理外,需密切监测免疫指标,合理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降低全身真菌感染播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