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防治需生活方式上低脂低盐低糖增蔬果全谷物并适度运动,控制血压(高血压者遵医嘱)、血脂(高危及极高危人群达相应LDL-C目标)、血糖(糖尿病者控空腹餐后血糖)等危险因素,定期开展含血脂血糖血压颈动脉超声等体检,40岁以上每年至少一次颈动脉超声,高危人群强化健康管理,老年人严控风险防剧烈运动,女性更年期后关注骨健康增豆制品摄入,儿童青少年培育健康习惯避不良生活方式埋下隐患。
一、生活方式调整1.1饮食上需秉持低脂、低盐、低糖准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取量,有研究表明每日摄入500克以上蔬菜及200克左右水果可降低动脉硬化发生风险,全谷物里的膳食纤维能够助力降低胆固醇;1.2适度运动不可或缺,每周要开展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运动能够推动血液循环,有益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二、控制危险因素2.1血压管控,高血压是引发动脉硬化的关键危险因素,成年人正常血压应把控在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有高血压病史者需遵医嘱规范进行降压治疗;2.2血脂控制,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要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一般高危人群需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极高危人群需<1.8mmol/L以下;2.3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动脉硬化,需把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等,严格把控血糖水平可延缓动脉硬化发展进程。三、定期监测与健康管理3.1定期开展体检,包含血脂、血糖、血压、颈动脉超声等检查,颈动脉超声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3.2针对有动脉硬化家族史、长期吸烟等高危人群,要强化健康管理,定期评估血管状况,及时调整防治方案。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4.1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风险升高,需更严格把控上述危险因素,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波动过大,日常活动应循序渐进;4.2女性更年期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动脉硬化风险可能提升,除常规防治外,需关注骨健康等相关问题,可适当增加豆制品等富含植物雌激素食物的摄入;4.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期虽相对少见动脉硬化,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埋下隐患,应培育健康生活习惯,避免肥胖,减少垃圾食品摄取,促进心血管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