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位癌是肺癌最早期非浸润性癌,癌细胞局限于肺泡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无远处转移,生长缓慢多体检发现;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诊断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5年生存率高,多数可长期生存。
肺原位癌的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细胞修复能力下降,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加,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发生肺原位癌。例如,老年人群中由于长期受环境因素、自身细胞老化等影响,肺部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形成原位癌的风险会升高。
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性别是肺原位癌的决定性发病因素,但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在暴露于相同致癌因素下,发病概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不过这种差异并非绝对导致发病与否的关键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是肺原位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亚硝胺等多种致癌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另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吸入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化学物质,也会增加肺原位癌的发病风险。比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区域,吸入含有大量粉尘、有害气体的空气,会对肺部上皮细胞造成持续刺激,引发细胞的异常变化。
病史方面:有肺部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患者,肺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损伤和修复的状态,细胞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发生基因突变形成原位癌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肺原位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发现肺原位癌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肺原位癌在CT上常表现为肺部的小结节影,边界相对较清楚等特征,但仅通过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病理学检查:通常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肺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排列等特征,明确是否为原位癌以及癌细胞的具体病理类型等情况。
肺原位癌的治疗及预后
治疗:肺原位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多采用肺段切除术等,完整切除病灶后,患者预后通常较好。因为肺原位癌没有发生浸润和转移,通过手术切除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一般不需要辅助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预后:肺原位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也不受明显影响。这是因为肺原位癌处于疾病的最早期,及时发现并手术切除后,癌细胞被彻底清除,复发转移的风险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