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可通过自查症状表现、明确高危人群来初步排查,如消化道症状、体重变化等,40岁以上、有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需警惕,还可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胃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初步判断,但自测不能确诊,疑似或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一、症状表现自查
1.消化道症状:胃癌早期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关系不明确,部分人会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例如,长期的消化不良且症状逐渐加重,就要警惕胃癌可能。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症状更不典型,易被忽视;年轻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出现上述症状也需重视。
2.体重变化:短期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也是胃癌可能的表现之一。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能量,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会导致体重逐渐减轻。比如几个月内体重下降5公斤以上,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排查。
二、高危人群自我提示
1.年龄因素:40岁以上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逐渐老化,发生病变的几率增加。所以40岁以上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胃部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2.有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那么自身患胃癌的风险会增高。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胃癌的易感性增加。这类人群除了注意自身症状外,更要加强监测,必要时进行更频繁的胃镜等检查。
3.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较高。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胃黏膜,长期作用下易引发胃部病变。例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或每周饮酒量相当于纯酒精250克以上的人群,要格外留意胃部健康,出现不适及时检查。
三、辅助检查初步判断
1.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出血。如果多次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有出血情况,而胃癌可能导致这种出血。但该检查只是初步筛查,阳性结果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2.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部黏膜的情况,发现可疑病变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般40岁以上高危人群可每2-3年做一次胃镜,若有异常情况可缩短检查间隔。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只是初步排查手段,不能仅凭自测就确诊胃癌。如果自测发现有疑似胃癌的表现或属于高危人群,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