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处理包括现场初步处理、医院就诊处理及特殊人群处理注意事项。现场初步处理需保持冷静、调整体位、按压止血;医院就诊时医生会检查并采取药物止血、填塞止血等局部措施,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儿童鼻出血要安抚情绪、避免不良习惯,老年人则要监测血压、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即鼻出血处理分现场初步、医院就诊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现场需冷静、调体位、按压止血;医院经检查行局部止血及治病因;儿童要安抚防挣扎,老人要监测血压顾全身。
一、现场初步处理
1.保持冷静: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冷静,避免因紧张而加重出血情况。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减少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加重鼻出血。
2.体位调整:让患者坐下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使血液流出体外,避免血液倒流至咽部引起呛咳,尤其要避免仰卧位,防止血液误吸。对于婴幼儿,可将其抱起,头部略向前倾。
3.按压止血:用手指捏住患者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持续不间断地按压。
二、医院就诊处理
1.医生检查:患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首先进行详细检查,明确鼻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可能会通过前鼻镜、鼻内镜等检查手段来查看鼻腔内部情况。对于儿童,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不适。
2.局部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医生可能会在鼻腔局部使用止血药物,如麻黄碱棉片等,收缩鼻腔血管以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对于出血较剧烈或出血部位较隐蔽的情况,可能会采用鼻腔填塞的方法,如使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填塞止血。填塞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鼻腔黏膜造成过度损伤。
3.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同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处理。
三、特殊人群鼻出血处理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与鼻黏膜娇嫩、挖鼻等不良习惯有关。在处理儿童鼻出血时,除了上述一般处理方法外,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因恐惧而挣扎导致出血加重。同时,要教育儿童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家长要留意儿童鼻腔是否有异物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在处理时,除了积极止血外,要密切监测血压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在止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