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儿童6-7岁时增生最明显10岁后渐萎缩因炎症等致病理性增生肥大称腺样体肥大,多由急慢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或鼻腔鼻窦扁桃体等部位炎症波及鼻咽部刺激增生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等,局部症状有鼻塞带闭塞性鼻音、睡眠呼吸异常致腺样体面容、耳部症状耳闷听力下降等,全身症状有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营养发育不良等,诊断靠鼻咽镜见鼻咽顶后壁分叶状淋巴组织及影像学测厚度评估,治疗分保守治疗(症状轻者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免疫力治原发病等)和手术治疗(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等需尽早切用刮除或鼻内镜下术),儿童为高发人群家长需关注相关症状婴幼儿要保持鼻腔清洁防反复上感手术严格把握适应证低龄需谨慎评估风险。
一、定义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儿童6-7岁时增生最明显,10岁后逐渐萎缩,若因炎症等因素致其病理性增生肥大则称为腺样体肥大。
二、病因
多由急慢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或鼻腔、鼻窦、扁桃体等部位炎症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增生,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鼻塞:儿童因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出现鼻塞,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
2.睡眠呼吸异常: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导致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
3.耳部症状:腺样体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
(二)全身症状
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
四、诊断
1.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顶后壁有纵行裂隙的分叶状淋巴组织,表面有纵沟。
2.影像学检查:鼻咽侧位X线片或CT扫描可测量腺样体厚度,评估肥大程度。
五、治疗
(一)保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患儿,需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年龄增长,腺样体可能逐渐萎缩,病情有望缓解。
(二)手术治疗
若腺样体肥大引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反复分泌性中耳炎等,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腺样体刮除术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为腺样体肥大高发人群,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鼻塞、打鼾等症状,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婴幼儿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手术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优先考虑非药物及非手术的保守干预措施,低龄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风险,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及手术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