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是非真性肿瘤具肿瘤外形及行为源于牙龈乳头纤维组织增生与牙槽骨膜炎症反应,病因含局部刺激(菌斑牙石等长期刺激致慢性炎症纤维增生)及内分泌(妊娠期激素变化致发生率增高),临床表现为牙龈乳头局限性肿块、颜色质地及刷牙咬硬物出血且生长速度因个体差异和刺激强弱而异,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妊娠期4-6个月手术,儿童手术需谨慎,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及孕期口腔保健。
一、定义与本质
牙龈瘤是一种非真性肿瘤,但其具有肿瘤的外形及类似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源于牙龈乳头处的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牙槽骨膜的炎症反应。
二、病因分析
(一)局部刺激因素
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长期刺激牙龈,可引发慢性炎症,促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形成牙龈瘤。例如,长期存在的牙石不断刺激牙龈组织,会持续诱导炎症反应,为牙龈瘤的发生创造条件。
(二)内分泌因素
妊娠期女性牙龈瘤发生率增高,可能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孕期激素水平波动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牙龈瘤。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体征
牙龈瘤通常表现为牙龈乳头部位局限性肿块,大小不等,形态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颜色多为红色或粉红色,质地一般为中等硬度。部分患者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可出现出血情况,这是因为瘤体组织较脆弱,受机械刺激易破损出血。
(二)生长特点
其生长速度因个体差异及局部刺激因素强弱不同而有差别,有的生长较为缓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无明显变化,而有的受强烈刺激时可能短期内增大明显。
四、治疗要点
(一)手术切除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需将病变波及的牙齿周围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牙槽骨组织一并切除,以此防止复发。例如,对于牙龈瘤累及的牙齿,要彻底清除相关周围组织,保证切除彻底性。
(二)特殊人群处理
妊娠期女性:若牙龈瘤体积较小且不影响进食等,可在妊娠4-6个月时进行手术,此阶段相对稳定,手术引起流产或早产的风险相对较低。
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量对颌骨发育等的影响,尽量减小创伤,以保障儿童正常的口腔及颌面部生长发育。
五、预防措施
(一)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清洁,每日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及时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维持口腔清洁环境,降低牙龈瘤发生风险。
(二)孕期口腔保健
孕妇需格外注重孕期口腔保健,坚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口腔问题及时处理,维持良好口腔环境,预防牙龈瘤等口腔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