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妊娠二十八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病因有子宫内膜病变损伤、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分类包括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低置胎盘,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诊断主要靠超声检查,高危人群需加强产检,孕妇出现流血要卧床左侧卧位配合治疗,胎儿需监测宫内情况。
一、前置胎盘的定义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二、病因分析
1.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面积增大,延伸至子宫下段,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
2.胎盘异常:如胎盘面积过大(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较单胎大易延伸至子宫下段)、胎盘形态异常(副胎盘等)。
3.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至子宫下段着床而形成前置胎盘。
三、分类情况
1.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2.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附着于子宫下段,达宫颈内口边缘,未覆盖宫颈内口。
4.低置胎盘: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20mm,但未达到宫颈内口。
四、临床表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偶尔初次出血即发生致命性大出血。随着子宫下段逐渐伸展,胎盘前置部分与子宫下段错位分离,导致出血反复发生,出血量也逐渐增多。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如孕妇可因反复出血出现贫血,严重时发生休克;胎儿可能因出血缺氧出现窘迫、早产等。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妊娠中期超声发现胎盘前置状态者,建议于妊娠28周后再复查确定是否为前置胎盘。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内口的位置,明确前置胎盘类型。
六、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应对
1.有高危因素人群(如多次流产史女性):此类人群发生前置胎盘风险较高,孕期需加强产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位置变化,孕期避免剧烈活动、性生活等,一旦出现阴道流血需立即就医。
2.孕妇群体:需告知其注意休息,若出现阴道流血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保持心态平稳,配合医生进行监测和治疗,如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
3.胎儿方面: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如通过胎心监护等评估胎儿是否存在窘迫等情况,对于早产风险高的胎儿,必要时需提前做好早产相关的处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