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分类型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病因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毒(如腺病毒等)及劳累等诱因,临床表现局部有咽痛等,全身有发热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避免滥用抗生素等,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需关注基础疾病等。
一、定义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分为急性卡他性、急性化脓性等类型,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
二、病因
(一)细菌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这些细菌常存在于正常人咽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量繁殖致病。
(二)病毒感染
如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也可导致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单独感染或与细菌混合感染。
(三)诱因
劳累、受寒、烟酒过度等因素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急性扁桃体炎。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咽痛,吞咽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伴有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二)全身症状
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等。
四、诊断
(一)体格检查
观察扁桃体外观,可见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渗出物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若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培养明确致病菌。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漱口液含漱以缓解局部症状。
(二)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
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但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一般对症治疗即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需避免滥用抗生素,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适当休息、保持口腔清洁等,发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退热措施,避免低龄儿童盲目使用可能有风险的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
(二)孕妇患者
用药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老年患者
需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抗感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