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腺样体肥大,会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鼻内镜检查。体格检查包括口咽部和颈部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鼻咽侧位X线片、鼻咽部CT检查、鼻咽部MRI,各有特点及辐射等情况;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腺样体情况,是补充手段,不同年龄儿童检查需注意不同事项,检查前要向患儿及家长解释以取得配合。
一、体格检查
1.口咽部检查:医生会观察患儿的口咽部,查看腺样体是否肥大,例如可见腺样体组织堵塞后鼻孔,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腭扁桃体肥大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配合度可能较差,操作时需轻柔且快速准确地进行观察。
2.颈部检查:部分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可能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医生会进行相应的触诊检查来初步判断相关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鼻咽侧位X线片:可测量腺样体的厚度及占后鼻孔的比例等。一般来说,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若大于0.6,则提示腺样体肥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该比值正常范围略有差异,比如儿童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该比值会有相应变化趋势,通过此检查可初步评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但存在一定辐射风险,需权衡利弊。
2.鼻咽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以精准判断腺样体是否堵塞后鼻孔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等,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的准确性较高,不过CT检查辐射相对鼻咽侧位X线片更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3.鼻咽部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尤其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需要鉴别肿瘤等病变时,但相对检查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可能较长,患儿需保持安静配合。
三、鼻内镜检查
1.检查过程:医生会将鼻内镜经鼻腔插入,直接观察鼻咽部的腺样体情况,可清晰看到腺样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是否有充血、分泌物等情况,还能观察后鼻孔的堵塞程度等。对于患儿来说,鼻内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但一般可以在表面麻醉下进行,能较为直观地明确腺样体肥大的状况。
2.适用情况: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腺样体肥大,但通过其他检查仍不能明确的情况,鼻内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尤其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手术评估等情况时,鼻内镜检查能提供更直接的视觉信息。
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进行这些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比如婴幼儿可能需要家长更好地协助固定,避免检查过程中患儿躁动影响检查结果;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儿童,如曾有鼻腔手术史等,在选择检查方法时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检查方案等。同时,在检查前需向患儿及家长充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确保检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