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及胎盘缺血缺氧等多因素,临床表现为先有面部肌肉紧张等继而全身抽搐、伴面部充血等症状且多发生于妊娠晚期等时期,高危人群有初产妇等妊娠相关及患慢性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对母体可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对胎儿可致缺氧等影响预后,预防需对高危孕妇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处理病情,发生时要立即保持气道通畅、吸氧、控制抽搐并及时终止妊娠。
一、子痫的定义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是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发作,兼具全身性和多脏器受累的特点,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同时存在胎盘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引发抽搐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1.抽搐表现:通常先有面部肌肉紧张、眨眼动作,随后发展为全身抽搐,表现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数秒后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发生强烈抽动,持续1~1.5分钟左右,抽搐停止后患者呼吸恢复,但仍昏迷,随后逐渐清醒。
2.伴随症状:可伴有面部充血、口吐白沫、深昏迷等,之后进入昏睡状态。子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前(产前子痫),少数发生于分娩过程中(产时子痫),个别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产后子痫)。
四、高危人群
1.妊娠相关因素:初产妇、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者,此类人群发生子痫前期进而发展为子痫的风险较高。
2.基础疾病相关:患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孕妇,由于基础疾病影响机体的血管及代谢等功能,增加了子痫发生的可能性。
五、对母儿的危害
1.对母体的危害:可导致胎盘早剥、肺水肿、急性肾衰竭、颅内出血、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
2.对胎儿的危害:可引起胎儿缺氧、生长受限、胎死宫内等,严重影响围产儿预后。
六、预防与处理要点
1.预防方面: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加强孕期监测,定期产检,密切观察血压、蛋白尿、水肿等情况,一旦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不适等子痫前期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合理休息、饮食调整、必要时药物控制血压等措施,积极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子痫发生。
2.发生时的处理:若发生子痫,需立即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防止窒息,给予吸氧,同时迅速控制抽搐(可使用硫酸镁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等紧急处理,并且要及时终止妊娠以挽救母儿生命,根据孕周及母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