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多见于十八至二十五岁青年的口腔科常见疾病,因智齿萌出异常致牙冠周围形成盲袋易存残渣细菌引发感染及细菌感染致炎症,有牙龈红肿疼痛等局部症状、发热等全身症状及邻近组织受累表现,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局部用生理盐水等冲洗盲袋并涂布药物,全身用抗生素等治疗,孕妇需谨慎选治疗方案、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且用药遵儿科原则、老年人需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处理。
一、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人类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二、病因
1.智齿萌出异常:智齿通常在18岁左右开始萌出,由于人类颌骨进化过程中长度不足,常导致智齿萌出位置不足,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细菌易滞留其中,引发感染。
2.细菌感染:口腔内正常定植的厌氧菌(如普氏菌、梭杆菌等)及需氧菌(如链球菌等)在盲袋内大量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增殖并侵袭周围组织,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初期疼痛可为自发性跳痛或进食、吞咽时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牙龈瓣糜烂、溢脓,严重时可波及邻牙,导致邻牙胀痛。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3.邻近组织受累表现:炎症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引起张口受限(炎症波及咀嚼肌)、面部肿胀(感染蔓延至颊部、咬肌间隙等),甚至可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受限等严重情况。
四、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智齿萌出情况)、临床表现(牙龈红肿、疼痛等局部及全身表现)进行诊断。临床检查可见智齿部分萌出或阻生,周围牙龈充血、肿胀,盲袋有脓性分泌物等。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周围盲袋,清除食物残渣及脓液,然后局部涂布碘甘油等药物以消炎、收敛。
2.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控制感染,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对症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生智齿冠周炎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采取局部冲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需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儿童:儿童智齿冠周炎相对少见,若发生需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局部清洁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抗生素,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以保障安全。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智齿冠周炎时易出现全身感染扩散等情况,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抗感染及局部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