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止血方法包括局部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多数轻度鼻出血,患者捏紧双侧鼻翼压迫易出血区;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明确出血点者,用化学药物等破坏出血点组织;填塞法分前鼻孔填塞(适用于出血较剧烈等情况)和后鼻孔填塞(前鼻孔填塞无效时用);血管结扎法适用于多种方法无效的严重鼻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造影栓塞出血血管,适用于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不同患者群体在各方法操作时需考虑相应特殊情况。
一、局部压迫止血法
1.操作方法: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低头,使血液尽量吐出,而非咽下,这样能利用鼻翼压迫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多数轻度鼻出血可通过此方法止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其进行捏鼻操作,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患儿不适。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时,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影响止血效果及加重鼻出血。
二、烧灼法
1.适用情况及原理: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明确出血点的患者。其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如硝酸银、三氯醋酸等)或电灼、激光、微波等方法破坏出血点组织,使局部形成瘢痕,达到止血目的。例如激光烧灼,利用激光的高能量使出血部位组织凝固坏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黏膜相对较薄且愈合能力可能下降,在进行烧灼法时要严格掌握能量和范围,避免过度烧灼导致局部损伤过重。
三、填塞法
1.前鼻孔填塞
操作及适用:用凡士林纱条、抗生素油膏纱条或膨胀海绵等填塞物填塞鼻腔,压迫止血。适用于出血较剧烈、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用上述方法难以止血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填塞物,避免填塞过深或过紧影响呼吸及导致鼻腔黏膜损伤。对于妊娠期女性鼻出血患者,在选择填塞物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填塞材料。
2.后鼻孔填塞
适用及操作:当鼻出血较严重,前鼻孔填塞无效时可采用后鼻孔填塞。将填塞物置于后鼻孔,压迫出血部位。此方法操作相对复杂,对患者鼻腔黏膜刺激较大,老年患者及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在采用该方法时要谨慎评估其耐受性。
四、血管结扎法
1.适用情况:适用于经上述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严重鼻出血患者。通过结扎相关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如筛前动脉、筛后动脉或颈外动脉等血管结扎。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考虑血管结扎法时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因为手术可能对患者全身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五、介入治疗
1.原理及适用: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治疗。适用于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对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等情况,在进行介入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血管条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