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止血方法主要有局部压迫止血法、烧灼法、填塞法和血管结扎法。局部压迫止血法通过压迫出血部位促使血管收缩止血,适用于少量前鼻孔出血;烧灼法利用药物或电灼等使出血部位组织蛋白凝固止血,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情况;填塞法包括前鼻孔填塞(适用于出血较剧等情况)和后鼻孔填塞(适用于鼻腔后部出血且前鼻孔填塞无效情况);血管结扎法用于严重难止鼻出血,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较少采用。
一、局部压迫止血法
(一)原理及操作
通过压迫出血部位,促使血管收缩以达到止血目的。让患者坐下,身体稍微前倾,头略向下低,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给儿童造成不适。该方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少的前鼻孔出血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基本都可采用,但儿童在操作时需有成人协助,确保安全。
二、烧灼法
(一)原理及操作
利用化学药物或电灼、激光等方法使出血部位的组织蛋白凝固,从而封闭血管达到止血效果。常用的有硝酸银、三氯醋酸等化学药物烧灼,或者采用电灼术、激光烧灼等。医生会用棉签蘸取适量的烧灼剂,轻触出血点进行烧灼。此方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应用,但儿童由于配合度相对较差,在操作前需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三、填塞法
(一)前鼻孔填塞
1.原理及操作
使用填塞物(如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填塞前鼻孔,压迫出血部位止血。将纱条折叠成适当大小,自前鼻孔填入鼻腔,填满整个鼻腔腔隙。对于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但儿童在选择填塞物时需考虑其鼻腔的解剖特点,选择合适大小的填塞物,避免对鼻腔黏膜造成过度损伤。
2.适用情况
适用于出血较剧、出血部位不明确或其他止血方法无效的情况。
(二)后鼻孔填塞
1.原理及操作
当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时,需进行后鼻孔填塞。先将凡士林纱球或水囊等填塞物填入鼻腔后部,然后用导尿管等将纱球固定于口腔外。该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儿童由于鼻腔和咽喉部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操作时更需谨慎,避免出现并发症。
2.适用情况
适用于鼻腔后部出血且前鼻孔填塞无效的情况。
四、血管结扎法
(一)原理及操作
对于严重的、难以止住的鼻出血,可考虑结扎相关血管。如中鼻甲平面以下出血可考虑结扎上颌动脉,中鼻甲平面以上出血可考虑结扎筛前动脉等。该方法是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血管结扎时需根据其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综合评估是否适合。儿童一般较少采用该方法,除非是极其严重且其他方法无法止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