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是因鼻腔黏膜鼻甲组织受损致鼻腔正常结构功能破坏的医源性鼻腔综合征核心为通气与黏膜功能失衡,病因主要是鼻腔手术过度或放疗,临床表现有鼻部鼻塞干燥烧灼感嗅觉减退及全身精神心理等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症状评估及鼻内镜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用生理盐水冲洗等和手术部分患者考虑,特殊人群儿童尽量避免不必要手术女性孕期哺乳期谨慎诊断治疗有基础病史者评估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耐受性。
一、定义
空鼻症是因鼻腔黏膜、鼻甲组织受损,导致鼻腔正常结构与功能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医源性鼻腔综合征。其核心是鼻腔通气与黏膜功能失衡,使患者出现鼻部及相关全身异常表现。
二、病因
主要与鼻腔手术相关,尤以鼻甲切除手术过度常见,如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等,致使鼻腔黏膜及鼻甲结构受损,鼻腔空间扩大、通气过度;此外,鼻腔放疗等也可损伤鼻腔组织诱发该病。
三、临床表现
(一)鼻部症状
1.鼻塞:患者自觉鼻腔通气不畅,虽有气流通过,但仍有阻塞感,系鼻腔结构与功能改变所致。
2.鼻腔及鼻咽部干燥感:因鼻腔正常保湿功能遭破坏,导致黏膜水分流失,出现明显干燥不适。
3.鼻腔烧灼感:鼻腔黏膜受损后,患者感觉鼻腔内有灼热不适。
4.嗅觉减退或丧失:鼻腔结构及功能改变影响嗅觉传导,进而引发嗅觉异常。
(二)全身症状
可出现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心理表现,长期不适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与鼻腔通气及神经调节异常相关。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鼻腔手术史、放疗史等相关病史,明确可能诱发空鼻症的因素。
(二)症状评估
依据患者出现的鼻塞、鼻腔干燥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三)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
鼻内镜可见鼻腔黏膜萎缩、鼻甲缩小(部分呈空管状)等结构异常;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评估鼻腔结构情况。
五、治疗
(一)保守治疗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湿润;局部使用润滑鼻腔黏膜的药物,缓解干燥等症状;对伴有精神心理症状者,进行心理疏导。
(二)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可考虑鼻腔缩窄手术,但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鼻腔手术,因其鼻腔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手术致空鼻症风险更高,若必须手术,需充分评估并选择对鼻腔结构损伤最小的术式。
(二)女性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出现疑似空鼻症情况时,诊断与治疗需谨慎权衡,考虑药物及手术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法。
(三)有基础病史者
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评估空鼻症相关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等治疗方式的耐受性,优先选择风险较低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