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多次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炎)、胎盘异常(胎盘面积过大、胎盘形态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高龄孕妇以及多胎妊娠等,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如多次人工流产使子宫内膜受损致胎盘向子宫下段延伸,胎盘面积过大易扩展到子宫下段等。
一、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
1.多次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女性若有多次人工流产经历,会使子宫内膜受损,多次的宫腔操作破坏了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胎盘会向子宫下段延伸,从而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有过3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女性。
2.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种植环境。炎症会导致子宫内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当受精卵着床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着床位置,胎盘可能会附着在子宫下段形成前置胎盘。如临床研究发现,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女性,前置胎盘的发病几率较正常女性高出数倍。
二、胎盘异常
1.胎盘面积过大:部分孕妇的胎盘面积较大,尤其是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甚至达到宫颈内口。正常情况下胎盘应附着在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当胎盘面积过大时,就容易扩展到子宫下段,引发前置胎盘。有研究统计,胎盘面积超过正常范围1倍以上的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率显著升高。
2.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副胎盘是指正常胎盘以外有一个或多个小胎盘组织,这些副胎盘可能会附着在子宫下段,从而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可能。另外,膜状胎盘也与前置胎盘的发生相关,膜状胎盘面积大且薄,容易伸展到子宫下段。
三、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受精卵在着床时,由于滋养层发育迟缓,当到达子宫腔后还未具备着床能力,继续下行走植到子宫下段,进而发育成前置胎盘。这种情况在一些受精卵着床较晚的女性中较为常见,比如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期推后,导致受精卵着床时间晚,就容易发生滋养层发育迟缓,增加前置胎盘风险。
四、高龄孕妇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其发生前置胎盘的几率会升高。这可能与高龄孕妇的子宫局部微环境改变、子宫内膜受损的几率增加以及胎盘血管形成等方面的变化有关。例如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以上高龄孕妇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比适龄孕妇高出约2-3倍。
五、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时,胎盘需要占据较大的子宫面积来获取足够的营养供应,因此胎盘更容易延伸至子宫下段,从而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双胎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几率是单胎妊娠的数倍。例如有研究数据表明,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发生率约为单胎妊娠的7-8倍。